作者 |林川来源|品牌首页
直播进入下半场,赛道上挤满了各路选手:口红一哥李佳琪、销售女王薇娅、跨界选手罗永浩、格力集团董明珠……
近日,B站更是签约了百万级UP主“”,并首次进行了以带货为目的的直播。
华为、京东的总裁也加入了直播阵营。
当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情时,那就是衰退开始的时候。
直播赛道看似如火如荼、繁荣昌盛,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动力,正在走下坡路。
01
所谓的直播
只得亏本盈利
直播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形式,拉近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直接对话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解决了品牌因线下实体条件暂停经营活动的问题。这是不争的事实。 。
但归根结底,所谓直播无非是亏本赚钱。
本质上,直播是过去电视购物的进化版。
是通过网红网站、大声喊话、降价、买赠品等促进商品快速销售的营销方式。
换句话说,就是通过消费场景的塑造,包括主播在直播间营造的氛围、产品试用、试吃、口播、折扣等,吸引消费者成功在线下单。
直播的营销模式决定了最终促进消费的两个关键因素:一是客单价低。商品价格过高,不利于冲动消费。像主播薇娅这样的普货价格在19元到99元之间;另一个是高折扣。产品必须有高折扣,否则消费者在直播时就不需要购买。
显然,想要进入直播销售赛道的品牌如果不具备低单价、高折扣的优势,想要实现扩大品牌推广效果、爆发产品销量的愿景就只是天方夜谭。
此外,从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中,我们也可以一窥直播带货盈利背后的“幻象”。
目前直播主要按照CPS付费,其中包括两部分费用:坑费+佣金。
坑费体现了名人、网红的个人影响力,但动辄几十万到几十万,这让大多数品牌望而却步。网上曝光的坑费据说是罗永浩60万,李佳琦32万。
我们来谈谈佣金。由于过去的带货能力和粉丝的影响力,大主播经常与企业协商最低的产品价格,使他们处于有利的议价地位。而且,主播的影响力等级越高,他们要求的折扣就越大,议价的价格也就越高。越低,佣金比例越高。
这意味着品牌要达成合作,光有昂贵的合作费和销售佣金是不够的。他们还需要拥有“全网最低的价格”,才有较高的概率被选为顶级主播的合作伙伴。
这样一来,品牌合作本身就做出了让步,然后还要支付大笔的服务费和佣金。品牌上的销量很出色,但深耕之后却是亏损的。一轮直播结束后,根本不会增加利润。毫无价值。
比如去年10月,李佳琦直播间就卖出了41万套雅诗兰黛小棕瓶眼霜,而全天小棕瓶眼霜预售总数仅为47万套。这意味着李佳琦一人就完成了87%的销售额。品牌的号召力完全被低价的诱惑和主播的影响力所掩盖。尽管雅诗兰黛花了很多钱,但却助长了用户下一个低价的欲望。从经济角度来看,期望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拥有独立直播的品牌暂时还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,因为品牌直播首先面临的就是直播策划。我们要考虑平台的流量、直播的玩法、直播的成本、直播的目的。品牌的基调需要与平台的属性相对应,直播的玩法一定要有趣。简单的“说明书”方式完全不可取,而像李佳琪、薇娅那样仅仅为了迎合各种粉丝口味的试用和销售模式也并不适合。品牌直播,那么如何策划一场与品牌相匹配的直播并不容易,也很容易“翻车”。
比如,奢侈品牌LV就在小红书上进行了直播。由于直播图像模糊、布景、灯光、主持人服装休闲等问题,直播效果不佳。用户不但不买账,还觉得直播拉低了品牌的基调。因此,LV在这场战斗中“开局不利”,未来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为这场“失败”买单。
高坑费、低价格、高佣金的赔钱赚钱的直播风格真的是你想要的吗?在如今网红成名人、名人成网红的环境下,明星粉丝的曝光效应被稀释后还剩下多少? “天价”营销费用值得投入吗?这项投资能为您的品牌带来多少曝光度和产品推广?你能承担直播带来的风险吗?
在直播的风波之中,这些问题也正是介入其中的品牌们冷静思考的时候了。
02
疫情后的“报复性消费”并未如期到来
“报复性存款”正在兴起
不可否认,在直播领域,主播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但真正激发直播营销成效的,是粉丝的消费力。
一场疫情改变了全国的消费格局。如今,“报复性消费”的预言尚未实现,但“报复性存款”似乎已经先行。这对直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粉丝消费能力的下降。
4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,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.58亿元,同比下降19.0%。从居民存款数据来看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一季度存款增加8.07万亿元,比2019年同期的6.31万亿元增加1.76万亿元。
4月28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0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也显示,只有22.0%的居民倾向于“多消费”,而倾向于“多储蓄”的居民比例为高达53.0%。
随着粉丝消费能力的下降,品牌想要获得消费者的关注、占据消费者的时间、“套路”消费者的腰包变得越来越困难。
此外,经过一波高调人气后,消费者开始冷静下来,直播带货逐渐成为日常销售方式并开始受到重视。
当热情消退时,首当其冲的就是有效流量减少的问题。一开始的新奇体验逐渐变成了视觉疲劳。用户从一开始就对直播带货的形式毫无抵抗力,在多个直播间来回切换观看。产品,比较价格。单纯给消费者带货的吸引力逐渐下降,有效流量开始减少,直播转化变得困难。
这对于品牌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。这意味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走向了最难以持续的“低价消费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主播的粘性逐渐降低,主播的价值就会无限降低。而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被无限放大,而品牌一旦进入价格战,对渠道的损害将是巨大而痛苦的。
03
虚假繁荣下的直播
数据造假,乱象丛生
从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,到抖音、快手等视频内容平台,再到小红书、微博、哔哩哔哩等社交内容平台,以及种草、二次元文化平台,各种平台正在竞争竞争。进直播带货。
随着2018年年中购物节临近,各平台纷纷展开直播混战。明星、网红、老总的各种噱头,打折、优惠券、满减,各种直播促销、交易量、利好数据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。 ,火药味十足。
直播带货带来了繁荣。
世间的喧嚣,都是为了来的利益;世间的喧嚣,都是为了未来的利益。直播让店铺、品牌、MCN机构、平台、资本不惜重金进入市场。可以肯定的是,直播是有利可图的。
然而,面对阳光,背后却有阴影。
当直播带货成为全民狂欢,观众注意力和流量成为各直播场所争夺的主要资源,数据流量成为衡量主播人气的标准。直播销售数据还真实吗?那些期望通过直播赚钱的企业和品牌真的受益了吗?
主播带货数量爆发,MCN机构爆发,品牌商家纷纷拥抱直播带货。
大家都在做直播,而且看直播的人还不够多。
作为一种严重依赖流量数据的直播产品,没有流量就意味着:没人看直播、主播没有影响力、货卖不出去、销量上不去、品牌不合作、 MCN机构不会赚钱。也赚不到钱。
那么人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观看直播的人呢?
如果没有真理,就会有谎言。因此,直播成为了一项获取粉丝、提升人气的“忙碌”生意。
通过各平台直播增加粉丝和点赞的信息,在淘宝、微博、微信群、QQ群上都可以看到。价格从10元/100个、70元/100个、120元/万个不等。一般来说,这些都是无法独立与主播沟通的“机粉”。当顾客需要沟通时,商家会以奖励的形式组织真实粉丝刷数据。
主播数据好,MCN能拿到,品牌和商家就会来。不过,品牌商家并不傻。无论数据有多好,“机迷”都不会购买该产品。当警惕的品牌只有在转化率和销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提出合作时,不择手段的目光却集中在促进销量上。
一些MCN机构聘请喷子观看直播并购买产品,其销售数据立即飙升。品牌商家确实非常满意。但随后巨魔会退款部分订单,MCN机构则会通过其他平台低价分销未退货的产品。满算下来,MCN机构不但不赔钱,还赚得盆满钵满。
品牌商家支付高额费用、佣金、佣金,承受退货损失后血本无归。
事实上,直播数据操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国内数据造假已形成黑色产业链。获得人气和买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可以获得浏览量、直播点赞、各种礼物、人气等等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在直播间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可以作假。
主播需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来增加影响力,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; MCN需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来提高主播的知名度,为公司赚取更多的收入;平台需要增加体量以获得更好的用户数据,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;更不用说靠刷数据谋生的卖家和商家了。一环带动一环,甚至主播、MCN机构和直播平台联合作弊,收割原本希望直播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品牌和商家。
04
结论
诚然,在激烈的新世界里,不做直播带货是绝对不可能的,但直播也不是万能的。直播再精彩,也无法取代品牌认知、营销推广和心理影响。
品牌建设和直播传播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扎实的品牌建设、营销和用户沟通。我们不需要放大直播的影响力。从直播带货到直播,这种内容营销形式的进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体验设计,无论是素描图形还是新经济形态下的直播,本质都是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知、观点和感受来影响消费者行为,从而达到商业目的。
未来,广告形式将有千千万万种,形式会变,但好内容的本质不会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和事都会改变,但人性不会改变,人们不会拒绝真诚的人和故事。
内容本质上是流动的,日复一日、日复一日地积累和变化。品牌需要做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内容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、观点和感受。要知道,好的内容在任何时代都像一颗星星,永远闪耀。左边是直播,右边是直播,中间是内容。有了“三点一线”,就能变天然鸿沟为通途。
万物疯狂生长,走走看看一切。